緊急生產100臺,以成本價出售,全部用于防疫救災
工作人員在生產車間檢查口罩質量。 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
這臺口罩機背后,凝聚著政府、企業通力協作的心血。從圖紙研發到整機下線僅用時15天,實現了廣東省屬國企口罩機生產“零”的突破。
“一天就簽合同”
據省工信廳初步統計,截至2月底,廣東口罩生產企業從1月下旬只有2家,迅速上升到217家;每天口罩生產量從原來不足10萬個,已經增長到超過2000萬個。
對廣業來說,口罩機生產是從“零”開始,機械配件、人員、場地、生產許可等都是棘手問題。
第一道難關是圖紙。在省政府的協調下,廣業向省內的口罩機生產企業求助,連夜與南方力勁公司洽談。“我們特事特辦,一天就簽合同,三天完成首期付款,拿到了一整套圖紙。”廣業集團副總經理郜洪青說。
面對生產場地和材料不足等問題,在省國資委的組織協調下,廣晟公司提供了廣東風華芯電公司位于廣州科學城的生產場地,并投入資金對生產場地進行改造;廣新控股集團則提供了口罩機生產調試所需的原材料。
此外,還需要采購旋轉氣缸、超聲波電焊、滾筒等10多種核心配件。中國通用技術集團、中國船舶等單位對廣業提供了支持。“他們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各類開關、感應器、連線機鏈條等緊缺零部件,中船集團還支援了6名數控車床操作工人。”郜洪青說。
“不以盈利為目的”
在生產過程中,存在許多技術難關。為了確保項目按時順利推進,廣業集團黨委成立了口罩機項目攻堅克難臨時黨支部,并成立了4個黨員突擊隊。
“這個超聲波焊接點的位置還不夠牢固,耳帶焊接機還需要再調。”凱旋真空技術中心主任李長安拿起一個剛生產出來的樣品,和技術人員商量著。他是凱旋真空公司的年輕黨員,主要負責口罩機圖紙設計和加工零部件設計。
口罩機出廠之前的細致調試工作頗考功夫,需要一兩天時間。“過去,我們做的是重型機械,口罩生產屬于輕紡工業,可以說是經歷了從生產飛機大炮到繡花的轉變。”凱旋真空技術中心主任李長安說。
廣業生產的第一批口罩機每臺日產能約為8萬只,預計
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
詳見:(http://epaper.southcn.com/nfdaily/html/2020-03/03/content_7871221.htm)
上一篇:可日產8萬個!中山凱...
下一篇:權威媒體報道廣業集團...